您正在浏览:主页 > 游戏新闻 > 日漫《雷霆之怒公益服》中国全网下架:中日IP合作的禁区与规则!
作者:雷霆之怒公益服 来源:http://www.edmi.com.cn 时间:2020-02-16 19:42
JUMP的舆论危机 上一次反思,还是2016年开始中国资本哄抢日本IP,不仅导致版权价格水涨船高出现泡沫,且过于迷信IP却忽略了产品本身质量与走通变现路径,导致出现了很多换皮游戏、劣质产品。 中国市场从2016年正版化浪潮下对日本IP的争抢,到如今趋于理性,在合作逐渐常态化、格局固定化的过程中,一直试图磨合出更为高效和本土化的合作模式。在中日蜜月期的当下,这种探索本当更为顺畅。 随着2017、2018年争抢日本IP的热度消退,如今市场合作趋于平稳理性,例如版权价格稳定,收益较易预估。此外,2017年起日本放送的电视动画有八成以上被引入中国,日本漫画与动画在中国市场24小时内同步上线已成为常态。可以说,除了部分院线电影,日本动漫目前是中国观众可以通过正版渠道最快看到、数量最多的海外内容。 在此趋势下,日本公司进入中国,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IP,也是未来的一大方向。
《雷霆之怒公益服》相关公司表示,正在等待与日方沟通结果,对公司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判断。
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拉动日本ACG产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很多中国二次元相关公司,早期也依赖日本内容起家,后续其实还有不小的合作与商业化空间。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日在IP上的合作或将进入一个更为本土化,双方相互介入更深的新阶段。
从去年开始,日本文娱企业组团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成立公司的趋势逐渐明显。如万代南梦宫从2018年起就先后在中国开设四家子公司,布局玩具、动画等多项业务。东京电视台控股公司也于2019年底宣布将在中国成立制作公司,在中国发行日本动画,并为当地市场制作节目。
这就导致,一旦连载漫画这类个人动态创作的内容出现问题,版权运营方很难迅速做好危机公关。加上现阶段海外市场通常交由中方代理公司运营,少有真正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和用户的版权方,更难以应对海外舆情。
在《我英》事件中,后续恰当的道歉和处理原本有希望挽回事态。事件发生后,《JUMP》也曾先后两次发表声明并道歉,但因未能直面问题,有推脱和被中国资本倒逼才事后补救之嫌等原因,并未获得普遍的谅解。
如此广泛的影响,为中日蜜月期下,探索中日在文化IP产业合作,尤其是日本IP在中国的本土化开发埋下了变数。
《我英》曾被其连载平台,日本最大的漫画杂志《少年周刊JUMP》称为“次时代NO.1”,是公认的在《死神》、《火影忍者》等完结后,依靠《海贼王》勉励支撑,逐渐青黄不接的《JUMP》扶持的新台柱作品,在中韩两国原本拥有大量粉丝。
一些在华日企从业者也向东西文娱表示,要承担教育日本总部的任务,最经常提到的就是“中国速度”。近来甚至将建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视频发给总部,希望日本意识到中国市场对效率的重视,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日本二次元内容对中国二次元产业早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无论是B站还是各类周边衍生品公司,依靠日本内容起家,并在2016年的正版化浪潮中发挥了很强的反向引导作用。
不过,过去一年来看,中日双方在围绕日本二次元IP的合作上也进行了调整与新的尝试。
日本公司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业务合作,尽管当前普遍认知仍然较为保守,反应较慢,但至少有了一个一手的渠道了解中国市场,并能更及时地应对在中国市场发生的突发事件。
事实上,日本二次元IP现阶段主要以代理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很多日本国民级的传统形象IP,如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在中国已有固定的长期合作伙伴。这类IP已经成熟到有非常明确与固定的调性,如温馨童趣等,新增内容都围绕这一调性开发,因而相对可预判。
相比日方的固执,中国市场的反应则迅速得多。相关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已经遭全网下架。
日本IP进入中国一直面临市场认知、企业文化和商业习惯差异的问题,从《我英》版权方的反应和后续发酵,也能看出这种水土不服。
《我英》事件本身是一次小概率的偶然事件,但其中商业层面的风险,需靠中日双方共同努力规避。如今正在发酵的中日蜜月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间窗口,中日在IP上的合作或将进入一个更为本土化,双方相互介入更深的新阶段。
当然,这也呼应了中国对本土原创IP的需求。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衍生品公司已经开始孵化自有IP,东西文娱了解到,甚至一些以BJD娃娃等硬核日系二次元周边为主的衍生品公司也在寻求转型,瞄准国产IP与盲盒等轻IP产品。而阅文、B站等本土企业的网文、国创IP也将随着内容的落地,进行更多衍生开发的尝试。
尽管《JUMP》此后道歉并承诺在随后电子版与单行本中改名,但不论从反应速度、道歉措辞与解释说明、还是后续处理方式都不够得当,未能平息舆论的怒火。目前《我英》漫画、动画、游戏已在全网下架,衍生品也遭到大量退货。
不久前,《我英》作者堀越耕平借731部队对活体解剖试验品的蔑称“maruta”为做人体实验的反派角色取名,引发了两国读者的强烈抗议与反感。
《我英》事件后在中国产业内引发的连锁反应,深层次的原因正是中日之间的商业文化差异、商业效率的不匹配与本土化的水土不服。
很多时候,往往更有赖作者自身的敏感。《别对映像研出手!》作者大童澄瞳在《我英》事件之后就表示,在创作过程中曾发现可能被误解为歧视的内容,于是提前联系编辑部要求修改,“自己不认真审核导致的严重问题是怪不得观众苛刻的”。
事实上,作为日本正当红的头部二次元IP,《我英》与中国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近两年的日本IP中名列前茅。二次元行业缺乏同等影响的先例,以及受疫情影响,让相关中方合作企业无论在维权还是风险分散上,都变得更为困难。
事实上,《我英》事件发生与后续对中国企业造成的损失,也让本土二次元相关公司进一步反思。
而对中国市场来说,适应日本商业规则也在倒逼自身修炼内功。举例来说,日本IP几乎很少做独家授权,因而也有不少中方企业表示,开发日本IP的竞争如今越来越激烈。换言之,这意味着更考验中国公司获得IP后的产品研发和运营能力。
除了预付版权金的损失,,衍生品公司的已投产的产品库存无法消化,本土研发并由腾讯代理的游戏《雷霆之怒公益服:最强英雄》从去年8月已开始预约,如今也前途未卜。
<<上一篇:农家乐老板连续6天免费为疫情防控卡点送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