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主页 > 高手入门 > 從“帶”到“秀帶”,工業遺產蝶變背後的人文情懷
作者:雷霆之怒公益服 来源:http://www.edmi.com.cn 时间:2021-01-11 04:57
【一線講述】 柳州是一座擁有百年工業歷史的城市,該如何留住城市的工業記憶?2009年9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利用柳州第三棉紡織廠舊址建設柳州工業博物館,在老廠房上建起城市“會客廳”,集中呈現工業遺存。 決定一出,頓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計劃建設工業博物館的160畝土地,與柳州市政府辦公地點只相隔一個市民廣場,地產界的估價在每畝600萬元以上,合計就是10億元。與此同時,建設工業博物館還另需一大筆財政投入。在地方財政還相當倚重土地收益的時候,如此大手筆投入文化設施建設,值不值得?面對爭議,市委市政府十分堅定建館的設想。因為,老百姓的幸福感不單在于GDP、財政收入增加多少,而在于對城市有沒有認同感、自豪感。工業博物館正可成為彰顯、繼承工業傳統與思維的城市象征,凝聚起一份堅忍不拔的精神力量。 “黑色長河”里流淌紅色奮斗史 整體規劃、建設完成後,我們成功引進了約70家商戶,老廠房終于散發出時代氣息。中西餐廳、茶館、咖啡廳、潮玩店、復古服裝店、藝術畫廊等進駐,這里很快成了天津潮流文化的一個集聚地。除此之外,老廠房的空間還被繼續盤活利用,天津當代公共藝術計劃、復古市集、全國滑板聯賽等各種活動秀成了這里的“常客”,累計吸引近百萬人次參加。 2014年,我參與到楊浦濱江的開發建設中來。在勘測調研中,我發現很多工廠已經停產,隨處可見高聳的圍牆、布滿跡的金屬大門、廢棄的輸煤廊道以及碼頭上靜靜豎立的系纜樁……這些工業時代的標志飽經滄桑,帶著那段歷史的記憶豎立到今天。我一下子就被它們的強大氣場吸引住了,期待著通過規劃設計,把工業遺存粗獷外表下的豐富內涵表現出來,既延續其文化特質,又賦予它們新的活力。 【一線講述】 從“帶”到“秀帶”,工業遺產蝶變背後的人文情懷 上海電站輔機廠東廠有一座單層倉庫,我們修建時發現外牆的爬山虎已經與牆壁“共存共生”,而成片的爬山虎也承載了很多老工人的情感寄托。我們當即決定,不僅要把內外兩個牆面保留下來,還要保留這片綠植。現在,周圍的居民會時常坐在爬山虎下閑話家常、回憶往事。 從“帶”到“秀帶”,工業遺產蝶變背後的人文情懷 昔日老廠房,今日新氣象。走在棉3創意街區,工業遺址的斑駁跡與藝術時尚的斑斕色彩交相輝映,吸引更多創業靈感在此踫撞閃現。 在建設公園的同時,我們還通過多種渠道聯系開灤歷史上的名人後代,包括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周學熙,曾主持設計制造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修築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的英國人克勞德威廉金達等名人的後輩都先後加入了征集文物的隊伍,征集到包括開平礦務局老股票、羊皮蒙面大賬本、開平礦權騙佔案跨國訴訟筆錄等在內的上萬件珍品。 公園所依托的開灤煤礦始建于1878年,是中國煤炭工業的源頭和近代工業的搖籃。從始至今,開灤企業從未搬遷,經營從未中斷,為公眾留下了大量工業遺址、遺存和遺產。 近年來,很多工業遺產“變身”創意園區、景觀公園、博物館,成為火爆一時的“網紅”打卡地、歷史與現代的光影交匯點,承載著城市記憶,刻印著發展足跡。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築,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正是對總書記重要指示的貫徹落實。 人們在上海楊浦濱江散步。 新華社發 【一線講述】 文化的力量、記憶的溫度,讓那些被歲月侵蝕的斑駁“帶”,因吸收時代元素而煥發嶄新容顏,成為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多彩“秀帶”。讓我們走進這些老廠房、老建築,見證它們如何釋放活力、溫暖人心。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楊浦人,作為楊浦濱江這片土地發展變遷的見證者、建設者、親歷者,每次提及往事,心頭總涌動起不少感慨與興奮。
<<上一篇:第82集團軍“鐵軍旅”轉型備戰記事 >>
<<下一篇:推荐广东海丰7.6米尾板箱车到平原价格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