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主页 > 高手入门 > 香港米埔 留足湿地任鸟栖(美丽中国调查)
作者:雷霆之怒公益服 来源:http://www.edmi.com.cn 时间:2020-09-21 00:15
米埔极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丰富,保护区内有6种湿地类型,包括鱼塘、基围、潮间带泥滩、红树林、芦苇丛及淡水池塘,各类湿地之间以基围浮桥相连接。 按理说,基围蓄水来自后海湾,以咸涩的海水为主,又为何会有淡水池塘?“淡水池塘的蓄水来源主要为雨水,目的是增加生物多样性,例如蜻蜓、睡莲等。”小叶说。 由于黑脸琵鹭主要以浅水泥滩中的鱼虾为食粮,米埔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便会在越冬开始前调低,甚至放干基围内的蓄水水位,露出水面的泥泞及大量鱼虾,为黑脸琵鹭在此过冬觅食做好准备。另外,保护区内也会相应减少人为工程,以提供安静、自在的环境供雀鸟休憩。 占地2700多公顷的后海湾湿地位于香港新界西北,曾经获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亚洲湿地”美誉。1995年9月,围绕米埔及后海湾内湾1500公顷的湿地正式获《拉姆萨尔公约》划为“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第七个拉姆萨尔湿地。 只在东亚地区出没的黑脸琵鹭以扁平、像琵琶般的黑色长喙得名,每年冬天前由韩国繁殖地向南飞,在温暖的南方湿地越冬。上世纪30年代,黑脸琵鹭在华南、华东地区十分常见,但数十年间东南亚沿海地区大兴发展重镇,污染问题严重,导致黑脸琵鹭数量不断下降,80年代更一度跌至300余只,濒临绝种。 生长于基围内的红树林则是香港最大的红树林区,这里孕育着许多野生动物及湿地动物,包括400余种昆虫、90种海洋无脊椎动物以及62种蝴蝶等,其中包括全球濒危的广濑妹蟌等。这片红树林适应当地海岸生长,并提供落叶给水生动物维生,其面积在全国排第六位。 在米埔湿地的中心地区还保留着24个传统基围虾塘,位于潮间区浅水地带。记者了解到,仍然维持营运的基围虾塘已是华南地区仅存的同类作业区。
经过20多年的精心保育,黑脸琵鹭的全球数量现已回升至2000余只,而其中近1/4把香港米埔选为度过漫长冬季的栖息地。
6种湿地类型和谐共生
推开两道上锁的围栏木闸,记者跟随导赏员小叶走进了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只见雀鸟丛间戏水,鱼虾阡陌悠游。站在米埔保护区中央远望,港深边界近在咫尺,河岸高楼林立。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这块湿地与都市比肩而生,为候鸟撑起了一片天堂。
资料图片
工作人员在湿地维修浮桥。
每年秋冬季节,近9万只候鸟从中国北方、蒙古和西伯利亚起飞,翻山越岭至东南亚和澳洲过冬,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约占后海湾土地380公顷),就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主要补给站。占全港雀鸟品种数目72%、超过380种候鸟在此过冬。而在种类繁多的候鸟中,有一批“黑面贵宾”最值得期待,这便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的黑脸琵鹭。
小叶笑说,如今的自然保护区大多与现代化城镇比肩而生,看似冲突却并不对立,多一些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平衡也许就在身边。
每年4至10月是基围虾塘的作业期,小虾由后海湾潮水冲入基围,以虾塘内的浮游生物维生,逐渐从虾苗成长为纯正的“基围虾”;及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基围虾塘逐渐放水,又“变身”为候鸟的觅食和栖息地,如此往复。
资料图片据统计,每年只有约30对黑脸琵鹭会进行繁殖,因此其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梁铭诺对黑脸琵鹭的未来表示乐观,“长期以来,在米埔观察到的黑脸琵鹭数量稳中有升,而近年更统计出超过400只黑脸琵鹭在港过冬,实在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梁铭诺介绍,这种独特的养虾方式对米埔湿地的生态价值极为有利,既保证了湿地资源生生不息,又利用这块湿地的天然生产能力,使得人与湿地生物和谐共处。梁铭诺的团队现有十几名工作人员负责监测及管理米埔保护区,包括日夜监测基线生态、留意环境指标或特征、收集数据、设计及保养人工岛和观鸟屋等,,“虽然管理人员不多,但颇有成效。”
但淡水也带来令人头痛的福寿螺,其繁殖能力强、极具侵入性,是水生动植物的大敌。夏季恰逢福寿螺的产卵期,池塘里,几名义工正小心翼翼地清理啃食睡莲莲叶的福寿螺,几乎要花费一个夏季的辛劳。
想要进入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探雀鸟身姿,并不容易,必须持有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签发的“禁区纸”,每日观赏人数也有限制。尽管记者有导赏员陪同,还是得拿到这张纸,才被允许进入。
为全球1/4黑脸琵鹭提供越冬栖息地
保护区内保留着传统基围虾塘,人与湿地生物和谐共处
198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接管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开始了积极、迅速的黑脸琵鹭“保育之路”。米埔参观事项高级推广主任梁铭诺介绍说,生态上看,米埔后海湾湿地鲜受严重的人为破坏,生态持续性较高,而地理上看,米埔后海湾湿地一直是黑脸琵鹭熟悉的主要越冬地,因此香港是首选保育地。
一度绝迹的黑脸琵鹭,近年来又选择米埔湿地越冬。
<<上一篇: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公开 >>
<<下一篇:梦幻西游三维版大唐、龙宫对比解析 大唐、龙宫选哪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