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主页 > 高手入门 > 2019 GAITC智慧交通雷霆之怒变态公益服与智慧城市专题论坛在南京举办
作者:雷霆之怒公益服 来源:http://www.edmi.com.cn 时间:2019-08-24 23:45
汽车+人工智能是未来汽车产业方向 多元类型数据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预测模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丝路学院院长景贵飞介绍了基于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的车路协同平台。这个平台是由高速信息云平台、北斗高精度位置网、终端、支撑环境、通信系统等组成,实现感知、通信、计算和AI一体化的结合,以路为主,路与车的互动,寻找车的合作伙伴。目前技术和应用表明,智能网联汽车是以高精度地图和定位导航为基础性支撑技术,高速公路是其量大、现实的应用场景。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智慧的城市”概念成为解决城市化发展问题的核心方案。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智慧交通就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动脉。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孙正良认为,人与车的增长令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但未来车联网和智联驾驶的发展会使问题得到缓解,车与路、网与人应该实现“协同与安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教书刘伟则提出“人机融合智能是AI的发展方向”,他表示人机融合智能是交互的产物,并非“脑”的产物,其本质就是人(设计师、生产者、营销人、用户、维修员)、良好的机器(车)和机制(管理)、环境(自然、社会、任务)融合,实现未来智能城市和交通的满意解。 图:刘经南院士发表主题演讲 会议期间,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还与中国交通频道未来智慧城市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基于各自的连接能力、行业优势以及核心研发能力,共建警媒融合智能交通联系实验室,推进智媒生态建设和智慧交通创新发展。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李丰军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他说,“汽车+人工智能”是未来汽车产业重要转型方向,在技术趋势方面,到2018年,深度神经网络和脉冲神经网络成为汽车自学习软件最常见的算法。目前谷歌、特斯拉等都开发了大量的数据库,2016年7月,特斯拉积累了多达1.3亿英里的行驶数据。到2022年,变态版雷霆之怒,预计约4200万辆车将装备处理能力极高(最高达8 TFLOPS)的超级计算机执行各类功能;到2025年,V2V、V2X和OTA开发将成为第四级自学习车辆的关键。目前行业面临着差异性大、法律与伦理风险、安全性挑战、高昂的人工成本、复合人才稀缺、行业无统一标准等的困难和挑战。
多方合作共谋智慧交通发展
论坛最后举行了2场圆桌讨论,分别以“支持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运输的关键技术”和“车路协同赋能新时代智慧出行”为主题。在讨论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系统分享了自己对于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思考。他认为,智慧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可定义为人们学习、探索、研究和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智能并将它们部分赋予机器和环境,使得机器或环境所产生出类自然智能的能力。赋予机器与环境的是类似自然智能的能力(自然智能包括通信、定位、导航和授时等),而不是自然智能本身。刘经南院士提出,智慧和智能是生物界才有的能力,动物智能是自然进化的最高形态,人类智能是其顶端,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上对外界的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研究透彻人工智能应该优先或并行研究清楚自然智能,再研究好如何给机器和环境赋能的方法和技术。
担任本次论坛主席的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孟晓林在论坛致辞中说,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100亿,而70亿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全球城市化在促进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社会对城市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为驱动力的“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核心技术手段。智慧城市能够作用于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等各领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和有质量的城市生活。
<<上一篇:美国全面重启对伊朗制裁前夕 伊朗自制战机正式投产 >>
<<下一篇:“智慧办公”:新蓝海吸引行业和资本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