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主页 > 高手入门 > 美军主力战机数据库 被美军雇佣黑客攻破……
作者:雷霆之怒公益服 来源:http://www.edmi.com.cn 时间:2019-08-21 00:15
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是F-15E的首次实战,当时有2个中队的F-15E配备了最新的“蓝盾”(LANTIRN)瞄准吊舱,使F-15E具备了在夜间也能精确定位并打击伊拉克军队装甲目标的能力。图为1990年“沙漠盾牌”行动期间,部署在沙伊边境的F-15E机群。
据美国军事网站8月16日刊文称,近日,一个与美国空军签订合同、为其寻找技术漏洞的黑客组织,无意间“攻破”了美空军F-15战机信息数据库(TADS)。该数据库包含有F-15战机的海量飞行数据代码,以及机载航电设备、发动机等重要系统的运行数据。
这个绿星战果就是那架倒霉的“雌鹿”。
图为F-15E挂载GBU-10激光制导炸弹(红圈)资料图。
针对数据库被黑客组织攻破的情况,美空军发言人卡拉·布西称,为五角大楼服务的黑客组织发动这次特殊的网络攻击,目的是找到美空军现有数据系统的弱点。这种模拟网络攻击行为,给美军提供了发掘其网络系统漏洞的新模式。(编译/马骐騑)
提起美军F-15E“攻击鹰”战斗轰炸机,人们肯定是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该型机迄今为止唯一的空对空战果是用激光制导炸弹砸中的,本组图就此解读。图为艺术家绘制的F-15E模型封绘。
F-15E编队飞行,其中一架在脱离编队同时释放热焰弹。
F-15E地面武器展示资料图。
图为“铺路II”(另译:“宝石路”II)系列激光制导炸弹,GBU-10是其中尺寸最大的型号。
在利用“蓝盾”吊舱瞄准并锁定一架米-24后,F-15E长机从6千米外投放了一枚908千克GBU-10激光制导炸弹,最初锁定时,这架武直是停放在地面上的。图为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被伊拉克军队遗弃的米-24武直。
为保存实力,当时伊军将大量坦克隐藏在沙丘掩体中,但由于夜间沙子降温的速度比金属装甲快,配备“蓝盾”吊舱的F-15E战机可轻松发现这些坦克,并用GBU-12激光制导炸弹将其摧毁。据美军战后统计,命中率达到了80%以上。一个F-15E双机编队曾创下在30分钟内投放16枚GBU-12炸弹,摧毁16辆伊军坦克的记录。图为F-15E利用“蓝盾”导航吊舱投射在HUD平显上的夜间地面影像。
美国空军F-15C战斗机(美国空军网站)
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美媒称,美国空军主力战机F-15的机载数据系统,近日被为五角大楼服务的黑客组织找到漏洞后“攻破”。
美媒认为,这一事件显示,美空军现役战机的数据库存在严重的技术漏洞和缺陷。负责美空军采购和技术事务的美空军助理部长威尔·罗珀指出,通过获取美军战机的飞行数据,潜在对手“只需按几次按键”就发现美军战机的缺陷,这将对F-15的作战能力产生损害。
F-15E的这次空空战果发生在1991年2月14日,当时2架F-15E正在伊拉克西北部执行“猎杀飞毛腿导弹”任务。途中,他们接到预警机通信称,美军一支特战队遭到伊军米-24武直围攻,急需救援。图为米-24武装直升机资料图。
结果就在F-15E投弹后,机载雷达发现这架米-24开始以每小时185千米的速度开始起飞,但F-15E的后座火控官仍能使用激光束连续照射该机。最后炸弹在米-24升至240米高度时,雷霆之怒BT私服,准确命中目标。美军飞行员通过瞄准吊舱亲眼目睹这架武直瞬间化为一个巨大的火球,向地面坠落,地面特战队得以安全撤离。
本图可见“1万飞行小时”的纪念标志。
【延伸阅读】F-15E空战记录:用制导炸弹砸落武直
F-15E“攻击鹰”战斗轰炸机,由原麦道公司(现已并入波音)于20世纪80年代基于F-15重型战机改进而来,1988年投入服役,最大平飞速度2.5马赫,最大作战半径1270千米,最大载弹量10.4吨,是美空军现役主战机型之一。图为F-15E彩色剖面结构图 。
(2017-03-20 08:34:51)
值得一提的是,这架唯一取得过空战记录的89-0487号,还于2012年成为了第一架达到1万小时飞行时间的F-15E,颇具传奇色彩,本图摄于2012年1月。
F-15E空对空拍摄特写图。
<<上一篇:黎平三中举办2019级高一新生国防教育动员大会 >>
<<下一篇:米格31战机在平流层演练空战飞行高度接近极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