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主页 > 高手入门 > 打卡!桐庐竟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作者:雷霆之怒公益服 来源:http://www.edmi.com.cn 时间:2019-08-06 15:26
2.方家洲遗址 延村洞位于分水镇盛村延村自然村西鹰排山。2000年5月,延村村民开发延村洞时,发现大批动物化石以及一块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化石在开挖时遭到破坏,县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保护清理。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残存头骨化石的鉴定,延村洞出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为晚更新世,距今约1万年左右。它的发现证明了1万年前左右在桐庐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了。2011年公布为桐庐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青龙遗址位于城南街道石珠村。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桐庐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座落在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垄状岗地上,海拔54-61米。发掘结果显示,遗址的主体属于良渚文化,分为南、北两区,北区清理墓葬34座,建筑遗迹3处,沟槽2条,灰坑22座,南区清理墓葬10座,灰坑6座,烧火坑1个,出土陶器、石器、玉器、漆木器等各类遗物共200余件。小青龙遗址是迄今为止钱塘江流域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聚落,它的发掘是浙西南地区良渚文化探索的重大突破,,为我们了解钱塘江中上游山地丘陵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手工业技术水平、聚落形态及周边地区的史前文化关系都提供了全新而又宝贵的资料。
方家洲遗址的发现得到了浙江省和杭州市普查办的高度重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桐庐县文管办于2010年3月对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进行正式田野考古发掘。通过发掘,证实方家洲遗址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处大型的、专业性的玉石器生产制造场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时期,距今5900—5300年。它的发掘,推动了钱塘江中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尤其是为玉、石分野之际的玉石器制造所蕴涵的生产技术体系以及社会体系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视野,成为新的学术里程碑。2011年4月公布为桐庐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公布为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小青龙遗址
大麦凸遗址是桐庐境内分水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距今5300至4500年左右。经几次考古调查,出土有玉钺、玉璧、石锛、石刀、石镞等玉器,是浙西地区良渚文化时期高等级聚落遗址的首次发现。2003年1月公布为桐庐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城堂岗遗址
方家洲遗址位于瑶琳镇潘联村方家自然村西北,分水江南岸的方家洲。分水江在这里转了个“U”形字弯,形成一块弧形台地。2009年桐庐县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首次发现。遗址大致沿分水江呈南北条状分布,通过地表采集的标本,判断为一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加工场。
在桐庐的青山绿水间,也散布着不少新石器时代遗址,其分布之广泛、文明之先进,犹如繁星点缀在桐庐富春江、分水江流域,熠熠生辉,与良渚文化交相辉印,共同构成钱塘江流域繁荣的石器时代文明。
王同山-门前山遗址位于旧县街道旧县村磨凸上自然村,海拔83米,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县普查队调查时了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淳安移民在山上垦荒时发现石锛、石镞等数量较多的石器,在王同山下的磨凸上村也发现形状如耜的石器和红陶鼎足、印纹陶片等。普查队在山上调查中采集到石锛、石锤等标本,在磨凸上村亦采集到不少红陶鼎足和陶片,发现横式窑遗址,进一步确定这里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采集到的完整石器、陶器标本较少,因此不能判断遗址的具体年代以及文化性质面貌,有待进一步考古调查做出科学判断。该遗址沿山脊自东向西从王同山延伸到门前山,遗址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2011年4月公布为桐庐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前山遗址位于横村镇后岭村陈相岭自然村石家前山,海拔191米,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普查队在调查中了解到,20世纪70年代,村民在山上劳动时发现数量较多的石镞。在遗址现场采集到石镞、石刀、石锛、石钺残件、红陶鼎足等各类标本60余件。通过对标本的分析,确定石家前山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分布面积约2800平方米。2011年4月公布为桐庐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石家前山遗址
2016年6月至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庐博物馆联合对城堂岗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勘探和试掘,证实城堂岗遗址是桐庐县首次发现的并试掘的钱山漾文化遗址,距今4400—4200年。城堂岗遗址南北长约160米,东西宽约25米,现存面积约4500平方米。它的发掘扩展了对钱山漾文化地理分布的认识,为研究钱塘江中游地区的史前文化序列和谱系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材料。2011年1月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王同山-门前山遗址
原标题: 打卡!桐庐竟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城堂岗遗址位于钟山乡城下村城堂岗岗顶上,海拔253.5米,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普查队在山体断层中采集到石锛、红陶鼎足、红陶器物口沿、陶片等标本117件。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浙江省普查办、杭州市普查办验收专家组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家洲考古队分别对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和踏勘,均发现了分布在地层中的红陶片、红陶鼎足、红烧土及石器标本。
大麦凸遗址位于横村镇柳岩村。1993年柳岩村红砖厂进行取土时发现。遗址南北走向,南高北低,长约200米,东西宽约50米。南头海拔61.3米,逐渐向北倾斜,北头外畈坞海拔51.3米,总体为一向分水江倾斜的台地。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东、西为小山丘,南为山间小盆地,黄土层深厚。
3.大麦凸遗址
1.延村洞
<<上一篇:湖北恩施鹤峰山洪灾害已致13人遇难 均为外地游客 >>
<<下一篇:276家!河南又一批建筑企业通过资质审查 名单 >>